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共同体共同投入的运动,它特别要求作为社会利益主要代表的群体或部门的积极参与。从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制能力,社会公众参与”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三方面的社会力量各尽其职,相互配合。
首先是政府宏观调控。毋庸置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是推动该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力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可持续发展意识自下而上自然滋长的内生性特点不同,中国在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明显地具有自上而下生长的外推性特点,这就加重了政府部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因而就要求各级决策者和领导者能较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对于中国发展的特别意义,并且创造性地将其贯彻到管理过程之中,带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同时进行的,必须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政府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宏观调控。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和落实。
其次是企业自制能力。大大小小的企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经济细胞。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应该是追求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双重目标的企业。一方面,企业应该合理地追求经济效益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约束自己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不将环境成本外推给社会来承担。在中国资源环境条件超常薄弱的条件下,在国际市场绿色成分越来越浓烈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必须在追求内部经济性的同时加强对外部经济性的约束。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和关注技术进步。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好的企业管理总与能耗和物耗的下降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废物排放的减少;而技术进步的结果总是以高效代替低效,以精巧代替笨重,因此在其过程中必然能引起用料的减少和污染的下降。
第三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众参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只有人人感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带来的莫大冲击,行动起来形成一股崇尚新的生态文明的民风,可持续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和成功的希望。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社会个人或社会团体在控制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上的自律,对他人有害资源环境行为的预警、监督和指控,以及通过新闻传媒或公众论坛推进政府部门采取有效而及时的保护资源、治理环境的举措。行动起来的公众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势不可挡的大军。然而要使公众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首先需要展开有规模、有力度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从小培养年轻一代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又要融入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引起社会所有成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常关注。(诸大建)